yy易游 (中国) 官方网站 - 专业体育资讯服务平台

企业新闻
浙江省15部门联手推出“体重管理年”活动方案
发布日期:2024-12-17 05:55:18访问量: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浙江省居民超重肥胖率高达47.6%。为进一步倡导和推进文明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和控制超重肥胖,浙江省卫生健康委近日联合省教育厅、省体育局、省总工会等15部门制定印发《浙江省“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力争通过3年时间,营造全社会共同践行的良好氛围,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2023年浙江省18岁及以上居民的平均体重为64.0千克,较2015年增加了2.0千克。18岁及以上居民的超重率达到了33.9%,肥胖率为13.7%。据估算,浙江省成年人中超重人口约为1741万,肥胖人口约为704万。

  在浙江全省范围内开展“体重管理年”活动,旨在掌握本省居民超重肥胖的流行情况、危险因素,制定并实施干预策略,推进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和超重肥胖体重“四高一重”共防、共治、共管,构建数智化体重管理新模式。预计到2026年,有效遏制超重和肥胖上升趋势,重点人群体重异常状况得到改善。而这需要家庭、医疗卫生机构、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餐厅酒店、宾馆等共同参与。

  在家庭层面,要将体重管理纳入健康家庭建设内容,做到“三知一管”(知晓健康体重标准、知晓自身体重变化、知晓体重管理方法,科学管理自身体重),掌握科学营养和烹饪知识技巧,推广“三少六多”(少制主食、红肉和油盐糖,适量增加粗粮、果蔬、白肉、大豆、坚果和奶类)的饮食模式。

  在医疗卫生机构设置体重管理门诊或肥胖防治中心,构建肥胖症多学科诊疗(MDT)模式,提供一站式肥胖联合诊疗服务。医疗卫生机构应将超重肥胖及其yy易游平台合并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病症共管、共防、共治,加强“四高一重”管理,开展共同危险因素预防、联合筛查、管理随访、生活方式指导等。

  同时,还要扩大“健康小屋”建设范围,推进健康食堂和健康餐厅建设,倡导低盐、低油、低糖饮食。在校园内避免售卖高盐、高糖及高脂食品。

  此外,政府还要加强体重管理科普宣教。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新媒体、健康讲座等方式广泛传播体重管理科普知识,扩大体重管理知识普及的覆盖范围。引导公众树立做好自己体重管理“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在科学指导下自觉进行体重自我管理,推动体重管理逐步形成社会共识。

  《方案》提出,对孕产妇、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学生、职业人群和老年人等全人群进行有效体重管理。

  加强孕产妇体重管理、营养评价和身体活动指导,提高生殖健康水平。推广应用我国孕期增重标准和孕产妇营养保健服务指南,加强育龄妇女合理膳食与科学运动,推动孕产妇营养门诊建设,做好妇女围孕期营养保健咨询、指导和干预服务,预防低体重儿、巨大儿以及早产儿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减少肥胖的代际传递。

  指导各地扎实做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0—6岁儿童健康管理项目,按照规范免费为全省城乡0—6岁儿童提供相应健康服务,加强科学育儿咨询指导服务,强化体格生长监测、营养与喂养指导、运动(活动)指导,促进吃动平衡,预防和减少儿童超重和肥胖。

  在学生体重管理方面,强化父母是儿童健康教育第一任老师的责任。开展健康学校创建行动计划,配齐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兼)职营养指导员,加强学校医务室体重管理能力,引导儿童科学营养就餐,帮助超重肥胖学生做到“一减两增,一调两测”(减少进食量、增加身体活动、增强减肥信心,调整饮食结构、测量体重、测量腰围)。针对超重肥胖学生,加强对家长的预警,家校联合开展“营养+运动”的体重管理。对家校发现的生长迟缓及肥胖合并相关疾病的学生,及时引导至相应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个性化营养、运动指导或者医学治疗。

  针对职业人群健康现状,鼓励定期组织职工体检,推进健全职工健康档案,将体重管理作为健康档案的组成内容,加强超重肥胖筛查,定期开展身高、体重、腰围自测。

  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家庭)医生和养老机构保健医生健康指导作用,指导老年人选择适口餐食、坚持适当运动、维持适宜体重,定期测量老年人体重、身高、腰围和基本运动功能等指标,开展体重管理综合干预指导,预防肌肉减少及肥胖,减缓机能衰退。

  在强化体重管理的科学指导方面,《方案》提出,编制和发布体重管理权威信息,鼓励开发并推广适合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员和居民使用的体重管理数智化平台、辅助诊疗系统、移动应用程序(App)和小程序等,提高科学健康知识获取学习的便捷性和可及性,加强对居民体重管理核心知识、指导原则、健康教育要点等线上线下解读宣教,倡导吃动平衡、“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等健康理念,加强公众食物营养、饮食习惯和科学健身引导,指导公众正确认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消除体重认知误区,科学动态管理体重。

  同时,《方案》提出,要完善多层级、多学科的省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吸纳营养学、慢性病管理、运动科学、心理健康等领域专家充实体重管理健康科普专家队伍。加强对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营养指导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的业务知识素养培训培养,提升宣教指导能力。提高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疾控中心等专业技术人员超重肥胖等体重管理、诊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完善强化专业技术人员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规范化技能培训与考核机制。

  同时,进一步加强体重变化规律和机体代谢的基础研究,加快食品加工营养化转型,推进结构化减重食品、低升糖指数食品的研发。

  此外,还要充分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手段方式,创新体重管理模式,研发体重管理的健康知识宣贯与健康指导等智能化服务应用,制定个性化营养、运动干预方案,促进数智化体重管理。

  《方案》要求,倡导健康消费新理念,积极开拓新型服务业态,鼓励行业协会、社会企业、互联网平台参与体重管理、开展科普宣传,通过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方式,为超重肥胖人群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增加健康管理和健康消费服务供给。

本文为原创发表,并经本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